close

時下年輕人  對於尾牙宴雞頭對誰,誰被解職走路的習俗已經完全不知道

昨天,到台中市沙鹿區港都餐廳參加一家公司的尾牙,筵席間,發現主桌服務小姐很有笑容又親切,細問之下才得知她是就讀觀光餐飲科系畢業後就業的人才。於是呼興沖沖的問--尾牙宴雞頭對誰,誰走路的習俗妳知不知道,她則搖搖頭表示不知!我這就頭大了。  所以今天就對於尾牙宴稍加說明習俗之由來,讓未來的孩子們能夠瞭解。

這字,在古代原來是指稱--市場商集交易的經紀人。古代以期約方式交換物品稱為「互市」。隋唐朝代,由於書寫「互」字  很像是「牙」字,故轉由    取代了  字。到了唐宋時期,又稱交易仲介者  叫做牙人、牙檜、牙郎或牙保 ; 以經營交易為業之商行則稱為『牙行 』, 古代不叫營業執照,而是叫做「牙帖」;營利所得稅稱為「牙稅」 ; 佣金則謂「牙錢」;而在每月初二、十六日,都會由東家提供餐食,招待犒賞員工,這就稱為「打牙祭」。因此也就有了頭牙/尾牙的稱呼。

 

往昔僱主或東家決定員工來年去留,都選訂在尾牙餐會揭曉。台灣俗諺 : 「吃尾牙面憂憂。吃頭牙撚嘴鬚」,意謂尾牙宴事關工作去留,因此員工赴宴時總是提心吊膽,面帶愁容。頭牙宴代表職位已獲得東家慰留及續聘,故能歡喜從容。可是尾牙確實令「吃頭路人」感到惶惶不安,特別是在勞工權益未受重視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展現。

 

尾牙宴的主菜是先送白斬雞,東家若要解聘員工,則以雞頭對向該員工。  假如被免職的不只一人則執筷子夾起雞頭分別朝向將被「辭頭路」的人。凡是尾牙雞頭所指員工,即表示明年請另謀高就,這種暗喻方式勞資雙方心照不宣,毋須口頭辭退也不必書面通知的方式,代表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的待人厚道又不失其意義的免職風俗。年輕人要懂啊。

 

假如東家不想解聘任何員工,則將雞頭朝向自己或將雞頭拿掉以示全體慰留。一般而言,除非員工犯下嚴重過失,否則僱主很少會在平時開除不適任者,都是會隱忍等待,到了年終尾牙再行辭退,其實和現代社會一年一聘的道理有一點相通,而且在解聘離職以前,運用饗宴表示辭退與餞別雙重意義,其實也很具有中國人濃厚的人情味。

 

至於尾牙辭退員工為何要以雞頭相向表示,其實這是由於  雞在民間習俗中是代表「家」和「加」的意思,因為「雞」在台語中與「家」和「加」同音,因此結婚宴會或壽宴,通常是以雞象徵起家或增添福壽之意,而在中國人心中,「家」也有多餘之意,因此尾牙時  運用雞頭所指處,就隱約表示那個人是多餘的,當然得知趣,該員在宴會後得自行離職。但是真正被指到的人,您想它還吃得下嗎?……

張大帥  2014/01/18  07:00  撰寫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彈突魚tantu7p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